新《环境保护法》背景下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研究

被引:7
作者
崔丽
机构
[1]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保护法; 激励机制; 公众参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68 [环境保护法];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030106 ;
摘要
新《环境保护法》施行以后,环境公益诉讼仍然陷入起诉率低、环保法庭"无案可审"的尴尬处境。环境公益诉讼的现实困境主要在于环保组织提起诉讼的意愿不高、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以及相关主体的参与能力不足。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不理想的深层原因则在于缺乏与其配套与衔接的激励机制。因此,必须以激励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多种方式与手段,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启动的利益引导机制,加强环境公益诉讼的资金保障机制,提升环境公益诉讼中多元主体的参与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软法亦法.[M].罗豪才; 宋功德; 著.法律出版社.2009,
[2]   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原告胜诉奖励机制 [J].
李义松 ;
陈昱晗 .
西部法学评论, 2015, (01) :1-8
[3]   我国环保法庭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
汪劲 .
环境保护, 2014, 42 (16) :14-17
[4]   对我国设立环保法庭的几点法律思考——实践、质疑、反思与展望 [J].
杨帆 ;
李建国 .
法学杂志, 2013, 34 (11) :8-17
[5]   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J].
颜运秋 ;
罗婷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9 (03) :42-48+104
[7]   法律治理中的激励模式 [J].
丰霏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2, 18 (02) :151-160
[8]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困境与对策分析 [J].
张怡 ;
徐石江 .
河北法学, 2010, 28 (12) :29-40
[9]   论社会发展的动力与平衡机制 [J].
李忠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1) :4-1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