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与增长: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

被引:9
作者
李子联
机构
[1]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摘要
以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理论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济增长模型进行演绎后,发现分配将通过技术进步、剩余价值积累率和剩余价值率三个因素对再生产产生影响。就中国的经济现实而言,提高劳动报酬占比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这对于重构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极为重要。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劳动报酬份额之间具有"U"形曲线关系,即在劳动报酬占比较低阶段,经济增长率将随着劳动报酬份额的上升而下降;在劳动报酬占比较高阶段,经济增长率则将随着劳动报酬份额的上升而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我国初次收入分配结构变迁:一个马克思经济学视角的经验分析 [J].
乔榛 ;
曹利战 .
经济学动态, 2012, (10) :41-46
[2]   论政府在功能收入分配和规模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J].
程恩富 ;
胡靖春 ;
侯和宏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1, (06) :51-61+159
[3]  
论马克思工资理论的当代意义.[J].胡靖春;.海派经济学.2010, 01
[4]   马克思的消费力理论和扩大消费需求 [J].
洪银兴 .
经济学动态, 2010, (03) :10-13
[5]   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 [J].
白重恩 ;
钱震杰 .
经济研究, 2009, 44 (03) :27-41
[6]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J].
吴易风 .
经济研究, 2007, (09) :11-17+48
[7]   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研发投入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J].
范红忠 .
经济研究, 2007, (03) :33-44
[8]   公平与效率交互同向论 [J].
程恩富 .
经济纵横, 2005, (12) :32-35
[9]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1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