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职业流动:水平与差异

被引:15
作者
刘金菊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关键词
流动表; 职业流动; 总和流动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2 [职业];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社会学家传统上使用流动表考察职业流动状况。运用人口学方法提出一种新的职业流动水平的测量指标,即总和流动率。利用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通过总和流动率的计算,近40年来我国城市的职业流动率出现了大幅度增长。按照2002年的职业流动率水平,我国城市地区人们一生将从事三份工作或职业。同时,职业流动率的社会经济差异非常明显,较高的职业流动率发生在男性、未婚、少数民族、初中受教育程度、党员和流动人口群体中。对职业流动率测量作了新探索,提出的总和流动率概念简洁、计算方便,并具有标准化指标性质,故有一定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SERIES [P]. 
CHERNOMASHENTSEV VIKTOR G ;
PATSKEVICH VALERIJ A ;
ZININ YURIJ M ;
BOGDAN ALEKSEJ A .
:SU877755A1 ,1981-10-30
[2]  
"Population Handbook". Haupt,Arthur,Thomas T.Kane. . 2004
[3]   职业流动中的性别差异:审视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 [J].
宋月萍 .
经济学(季刊), 2007, (02) :629-654
[4]  
"A Theory of Employee Job Search and Quit Rates.". Burdett,Kenneth. The American Economist . 1978
[5]  
SOCIAL CAPITAL: Its Ori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ociology[J] . Alejandro Portes. &nbsp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 1998
[6]   当代中国职业流动研究 [J].
李若建 .
人口研究, 1995, (02) :18-23
[7]   泊松回归在生育率研究中的应用 [J].
郭志刚 ;
巫锡炜 .
中国人口科学, 2006, (04) :2-15+95
[9]  
Job matching and the theory of turnover. Jovanovic Boyan.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79
[10]  
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 Blau,P.M,Duncan,O.D. . 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