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对岩溶山地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51
作者
李阳兵
高明
魏朝富
谢德体
机构
[1]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重庆 ,重庆 ,重庆
关键词
岩溶山地; 土地利用; 土壤质量; 土壤退化指数;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3.01.006
中图分类号
S159 [土壤地理、土壤调查];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重庆市有代表性的岩溶山地北碚、黔江、金佛山、巫山选择10种典型利用方式、26个样地,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处于岩溶脆弱生境核心部位的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四个研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系统中各养分指标间存在较大的变化,但变化规律并不一致。在较大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属性的影响不显著,而小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存在显著差异。土壤退化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岩溶山地土壤质量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复杂,存在区域差异性;同时人工造林改善土地质量状况需要较长时间的演替,简单的退耕还林很难使土壤质量得到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近20年太湖流域典型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驱动机理 [J].
陈浮 ;
濮励杰 ;
曹慧 ;
彭补拙 ;
杨桂山 ;
周生路 .
土壤学报, 2002, (02) :236-245
[2]   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影响 [J].
史志华 ;
蔡崇法 ;
王天巍 ;
丁树文 ;
张光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6) :537-543
[3]   新疆库尔勒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 [J].
陈浮 ;
濮励杰 ;
彭补拙 ;
包浩生 .
生态学报, 2001, (08) :1290-1295
[4]   红壤地区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性状的演变 [J].
吴蔚东 ;
张桃林 ;
高超 ;
孙波 ;
彭补拙 ;
赵其国 .
土壤学报, 2001, (03) :285-294
[5]   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河北省遵化市为例 [J].
郭旭东 ;
傅伯杰 ;
陈利顶 ;
马克明 ;
李俊然 .
地理学报, 2001, (04) :447-455
[6]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利用过程中的土壤退化 [J].
张萍 ;
刘宏茂 ;
陈爱国 ;
刘志秋 ;
付永能 .
山地学报, 2001, (01) :9-13
[7]   贵州黔灵山土壤系统分类 [J].
杨胜天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13-16
[8]   土壤退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向 [J].
张桃林 ;
王兴祥 .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03) :280-284
[9]   在农业生态条件下山地石灰岩土壤演化的探讨 [J].
任文美 .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75-81
[10]   三江平原土壤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 [J].
胡金明 ;
刘兴土 .
地理科学, 1999, (05) :417-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