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分析——以聊城市为例

被引:4
作者
翟胜 [1 ]
张二勋 [1 ]
王巨媛 [1 ]
戴全厚 [2 ]
刘辉 [3 ]
孙强 [1 ]
机构
[1]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2] 贵州大学林学院
[3] 荷泽学院
关键词
聊城市; 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 产值; 系统稳定性指数; 产投比;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08.06.002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聊城市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近10年来系统生产力、农业结构与效益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发现:1995~2005年,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产品生产力、经济生产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产品生产力以水果增幅最大(431.8%),棉花次之,水产品、油料、粮食、蔬菜增产幅度较小;经济生产力以油料增幅最大(220.7%),水产品和棉花次之,而粮食有所降低,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基本实现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种植业、牧业、林果业、渔业产值在调查年度内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以牧业与渔业增幅最大;从产值优势度看,牧业、林果业、渔业产值优势度均有较大增幅,其中牧业产值优势度增幅最大,牧业逐渐成为继种植业之后第二产值大户(优势度均值为26.11%),种植业产值优势度虽有所降低,但仍是该系统的最主要收入来源(优势度均值为70.95%),而渔业与林果业产值优势度所占份额很小(优势度均值不足2.0%);农业生态系统总体优势度略有降低但优势度值较高,系统稳定性指数明显增大,说明聊城市农业生态系统产值结构渐趋均衡,系统渐趋稳定。然而,该系统的产投比较小,且呈降低趋势,表明系统生产效益不稳定,并有降低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634 / 16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黄土丘陵区川道地种植业结构分析与效益评价 [J].
翟胜 ;
梁银丽 ;
王巨媛 ;
戴全厚 ;
杜社妮 ;
刘辉 ;
周茂娟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7, (02) :129-133
[2]   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能值分析——以武川县为例 [J].
董孝斌 ;
高旺盛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5, (S1) :33-37
[3]   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产业结构与功能变化的分析和评价 [J].
翟胜 ;
梁银丽 ;
王巨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9) :68-72+76
[4]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系统生产力研究方法分析 [J].
高旺盛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2, (04) :279-282
[5]   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J].
傅伯杰 ;
刘世梁 ;
马克明 .
生态学报, 2001, (11) :1885-1892
[6]   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趋势度的评价方法研究 [J].
李全胜 ;
叶旭君 .
生态学报, 2001, (05) :695-700
[7]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曾本祥 .
应用生态学报, 1991, (02) :108-112
[8]   农户生态系统的生态结构评价 [J].
李慧敏 ;
王华仁 .
农村生态环境, 1991, (01) :26-28
[9]   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分析综合方法研究(一) [J].
周纪纶 .
农村生态环境, 1986, (03) :53-58
[10]  
黄土区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梁银丽等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