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研究理念的转变

被引:1
作者
张睿
机构
[1] 平顶山学院
关键词
传者; 受众; 主体; 客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3 [大众传播];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拉斯韦尔在"五个W"模式中提出了受众研究问题,早期"枪弹论"的受众观以传者为中心,视受众为被动接受对象,认为精英可以通过大众媒介对大众进行操纵和控制。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些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复杂而有限,提出以"受众的需要"为中心,把受众看做信息产品的"消费者",然而,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这种受众观具有虚假性,实际上仍是以"受众为中心"幌子下的"传者本位"。随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在传者与受众这一矛盾体中,受众也被看做"具有特殊需求的主体",传播不再是"主体—客体"结构的思维。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文化研究"把受众研究的理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认为不仅传播者在传播信息时遵循法则,受众的解读也遵循法则。认为受众是一群积极的"解读者",而这一解读并不总是朝向传播者的原意的。从"枪弹论"到"作为市场的受众"到"使用与满足"理论再到文化学派的"生产性受众",传播学受众研究的理念经历着受众从客体到主体,从被动到主动的一个渐进式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启蒙辩证法.[M].(德)马克斯·霍克海默;(德)西奥多·阿道尔诺著;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受众分析.[M].丹尼斯·麦奎尔(DenisMcQuail)著;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认识媒介文化.[M].(英)尼克·史蒂文森(NickStevenson)著;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1,
[4]  
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M].(美)约翰·斯道雷(JohnStorey)著;杨竹山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  
传播理论.[M].(美)沃纳·赛佛林(WernerJ.Severin);(美)小詹姆斯·坦卡德(JamesW.Tankard;Jr.)著;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6]  
乌合之众.[M].(法)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LeBon)著;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7]  
传播学教程.[M].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8]  
单向度的人.[M].(美)马尔库塞(Marcuse;H.)著;刘 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9]  
重构大众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传"、"受"关系的生态学观点..丁汉青;.新闻与传播.2004, 01
[10]   费斯克的生产性受众观——一种受众研究的新思路 [J].
孔令华 ;
张敏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1) :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