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分解研究

被引:59
作者
赵昕东
耿鹏
机构
[1] 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通货膨胀; 成因分解; SVAR模型;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0.10.009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822.5 [通货膨胀];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现实中观测到的价格变动往往是技术进步、货币供给、需求变动与成本变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准确把握我国价格波动的规律,本文使用1996年1季度至2010年1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供给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食品价格指数四个变量,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影响中国价格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结构分解,分解出技术冲击、货币冲击、需求冲击与食品价格冲击并分析这四种冲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需求冲击导致的价格变动的滞后期明显小于货币冲击,预测两个季度后价格变动只需考虑需求冲击,而预测六个季度后价格变动需同时考虑货币冲击与需求冲击。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SVAR模型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与应用 [J].
赵昕东 .
经济评论, 2008, (06) :90-95+108
[2]   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 [J].
赵昕东 .
世界经济, 2008, (01) :57-64
[3]   短期通胀率动态机制理论述评 [J].
张成思 .
管理世界, 2007, (05) :133-145
[4]   关于中国潜在GDP与景气波动、通货膨胀的经验研究 [J].
石柱鲜 ;
黄红梅 ;
石庆华 .
世界经济, 2004, (08) :34-41
[5]   中国转轨时期物价波动的实证分析 [J].
高铁梅 ;
刘玉红 ;
王金明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6) :73-83+206
[6]   中国粮价与通货膨胀关系(1987—1999) [J].
卢锋 ;
彭凯翔 .
经济学(季刊), 2002, (03) :821-836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 [J].
赵昕东 ;
高铁梅 ;
吴桂珍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8, (10) :8-11
[8]  
宏观经济分析[M].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夏皮罗(Shapiro, 1985
[9]  
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J] . Milton Friedma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68 (1)
[10]  
Core Inflation:Concepts,Uses and Measurement .2 Scott Roger. 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Discussion paper,G98/9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