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东部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65
作者
张斌
张桃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红壤丘陵; 土壤水分物理; 避旱; 抗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着重从气候和土壤两方面探讨红壤丘陵区土壤季节性干旱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红壤特殊的水分物理性质和该区特定的大气-土壤-植物系统水分运动模式的综合作用是红壤季节性干旱的主要成因。认为丘陵红壤的土壤水分管理应从土壤结构改良和协调气候-土壤关系两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耕作技术和建立合理的利用方式体系,改良土壤结构,利用深层土壤水分,从而达到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和抗旱、避旱的目的。复合农林业和免耕覆盖技术对红壤水分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13 / 4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晋东南地区旱地农田土壤水分状况及水分循环特征 [J].
赵聚宝 ;
梅旭荣 .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06) :1-8
[2]   侵蚀土壤和某些物质的持水容量 [J].
杨艳生 .
水土保持学报, 1990, (01) :73-79
[3]   红壤生态站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J].
许绣云 ;
姚贤良 .
土壤, 1990, (02) :60-65+74
[4]   土壤低吸力段持水性能及其与早期土壤干旱的关系研究 [J].
庄季屏 ;
王伟 .
土壤学报, 1986, (04) :306-313
[5]   中国几种主要土壤的持水性质 [J].
陈志雄 ;
汪仁真 .
土壤学报, 1979, (03) :27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