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劳动还原与马克思主义内生增长理论

被引:21
作者
孟捷
机构
[1] 曲阜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成正比规律; 净产出价值; 复杂劳动还原; 内生经济增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14.2 [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围绕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净产出价值量成正比的讨论,为从劳动价值论角度解释国民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单位时间净产出可以分解为净产出价值和劳动生产率,这意味着净产出的增长不仅取决于生产率,而且在特定条件下还取决于净产出价值的增长。依照本文的观点,与生产率进步相伴随的复杂劳动还原,造成了部门乃至社会净产出价值量的增长;由于复杂劳动还原的出现只限于某些部门和某些企业,并不能同时遍及所有企业和部门,这就意味着社会净产出价值量的增长是以生产率在部门及企业之间的结构性差异为前提的。生产率的这种结构性差异越大,促进增长的价值效应就越显著;生产率的这种结构性差异一旦消失,促进增长的价值效应也就不再发挥作用。对社会净产出价值量的增长条件的分析,为发展一种马克思主义内生增长理论创造了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3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复杂劳动还原与产品的价值决定:理论和数理的分析 [J].
孟捷 ;
冯金华 .
经济研究, 2017, 52 (02) :187-198
[2]   必须将“科技×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思想引入新劳动价值论的探索和研究 [J].
何祚庥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4, 5 (01) :72-100
[4]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的微观法则与宏观特征 [J].
张忠任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1, 2 (02) :72-92
[5]   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创新与实证分析 [J].
马艳 .
学术月刊, 2009, 41 (05) :68-75
[6]   生产率、经济增长和价值总量的关系——基于劳动价值论的一个解释 [J].
武建奇 .
中国经济问题, 2005, (06) :23-28
[8]   马克思“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新探——对劳动价值论的一种发展 [J].
马艳 ;
程恩富 .
财经研究, 2002, (10) :43-48
[9]   求解价值总量之“谜”两条思路的比较 [J].
谷书堂 .
南开学报, 2002, (01) :6-8
[10]  
求解价值总量之“谜”[N]. 谷书堂.中华工商时报. 2001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