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面源污染分区的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建设研究

被引:28
作者
刘涓 [1 ]
谢谦 [2 ]
倪九派 [1 ]
魏朝富 [1 ]
吕家恪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农业部西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重庆市北碚区水利局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农业园; 农业面源污染; 模式; 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在三峡库区建立生态农业园是解决库区农业、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有效措施。以农业面源污染分区为基础,探讨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农业园的建设模式和对策。结果表明:(1)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将生态农业园规划为三大生态农业区,低海拔平坝丘陵生态农业区适宜发展"粮果蔬-猪-沼气-粮果蔬+休闲旅游"复合型高效农业模式,中海拔低山生态农业区可采用"粮-林-畜-沼气-草"的生态农业园建立模式,高海拔高山生态农业区适宜发展林草牧药复合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2)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确定了生态种植园、生态养殖园和生态综合园为该区的生态农业园建设方向。划分归并后的五大农业面源污染产污区中,库首外围丘陵山地产污区适宜以生态种植园为主导发展方向;库尾丘陵山地产污区可主营生态养殖园;余下3个产污区的发展核心都宜放在生态综合园建设。(3)三大生态农业区中的中海拔低山生态农业区和五大产污区中的库中平行岭谷产污区是库区生态农业园的建设重点。(4)为保障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应积极促进国家、政府、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断创新和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农业生产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2431 / 244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三峡库区典型区域氮、磷和农药非点源污染物随水文过程的迁移转化及其归趋研究.[D].吴磊.重庆大学.2012, 02
[2]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D].丁毓良.大连理工大学.2007, 05
[3]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体系.[D].高中琪.北京林业大学.2005, 04
[4]   三峡库区水生态分区初探 [J].
王玲玲 ;
张斌 ;
李扬 ;
闫春淼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 36 (05) :193-196
[5]   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J].
李月臣 ;
刘春霞 ;
闵婕 ;
王才军 ;
张虹 ;
汪洋 .
生态学报, 2013, 33 (01) :168-178
[6]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与共建模式 [J].
张智奎 .
改革, 2012, (06) :72-76
[7]   经济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关系的协整检验——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1992-2009年数据的分析 [J].
张智奎 ;
肖新成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1) :57-61
[8]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of China and implications for water management.[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 09
[9]   论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措施 [J].
张玉启 ;
李彤 ;
郑钦玉 ;
郭锐利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6 (04) :230-234
[10]   青岛丘陵区生态农业园的景观设计 [J].
杨洪晓 ;
王凯荣 ;
逄锦虎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1, (03) :194-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