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前提

被引:17
作者
刘鹤玲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部
关键词
科学活动中心; 政治; 赵红州; 欧洲; 经济; 贝尔纳;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O I
10.19484/j.cnki.1000-8934.1998.02.011
中图分类号
G321 [世界];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前提刘鹤玲自从贝尔纳(JohnDesmondBernal,1901-1971)1954年明确指出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现象〔1〕,汤浅光朝1962年定量描述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情况〔2〕以来,人们对科学...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近代世界哲学高潮和科学中心关系的历史考察 [J].
刘则渊 ;
王海山 .
科研管理, 1981, (01) :9-23
[2]   关于科学家社会年龄问题的研究 [J].
赵红州 .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79, (04) :29-44
[3]  
科学·哲学·社会.[M].龚育之 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4]  
自然辩证法.[M].恩格斯 著;于光远等 译编.人民出版社.1984,
[5]  
科学能力学引论.[M].赵红州 著.科学出版社.1984,
[6]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JacobBurckhardt)著;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79,
[7]  
历史上的科学.[M].[英]J·D·贝尔纳 著;伍况甫等 译.科学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