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经济区产业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1
作者
薛丽萍
王仲智
欧向军
马彦珺
机构
[1]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产业空间格局; 空间扩散效应; 空间集聚效应; 产业空间转移; 偏离份额分析法; 淮海经济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基于空间维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产业偏离份额等方法,以市域为研究单元,对2003~2012年间淮海经济区的产业空间格局进行了多方面的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1)淮海经济区三次产业空间扩散效应和集聚效应均呈现出梯度变化,且各产业空间格局变化各异,其中,第一产业的空间扩散效应和集聚效应均减弱,地域分异特征显著;第二产业逐渐增强,且集聚效应较弱的地市逐年边缘化发展;第三产业变化并不明显,仅扩散效应呈现出由核心向边缘区域逐渐减弱的分布特征;2)淮海经济区细分行业结构大体合理,竞争力差异较大;3)淮海经济区细分行业中有10个转出行业、12个扩散式转入行业、13个集聚式转入行业,其产业转移的空间分布呈现无序化、复杂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101 +10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区域产业变迁——基于1952~2010年省区经济份额变动的实证分析 [J].
孙铁山 ;
刘霄泉 ;
李国平 .
地理科学, 2015, 35 (01) :56-65
[2]   淮海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分析 [J].
薛丽萍 ;
欧向军 ;
耿雪 ;
杨宝宝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2 (04) :7-12
[3]   中国制造业八大区域转移分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 [J].
黄顺魁 ;
王裕瑾 ;
张可云 .
经济地理, 2013, 33 (12) :90-96
[4]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J].
李在军 ;
管卫华 ;
臧磊 ;
吕旭江 .
经济地理, 2013, 33 (08) :79-85
[5]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我国农民收入结构演进的省际比较 [J].
万年庆 ;
李红忠 ;
史本林 .
地理研究, 2012, 31 (04) :672-686
[6]   甘肃省产业空间格局演变及特点 [J].
曹颖轶 .
工业技术经济, 2011, 30 (09) :35-40
[7]   从分工视角解读城市产业空间结构的演变机理 [J].
邵晖 .
城市问题, 2011, (08) :50-54
[8]   广东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偏离份额分析 [J].
葛军 ;
刘家明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6) :760-765
[9]   基于熵值法的淮海经济区城市中心性评价 [J].
薛丽芳 ;
欧向军 ;
谭海樵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9, (03) :63-66
[10]   甘肃省产业空间结构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J].
赵雪雁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06)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