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穴丛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李晓宁 [1 ]
霍会霞 [2 ]
管志敏 [3 ]
刘双岭 [1 ]
刘慧慧 [1 ]
机构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3] 贵阳医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针刺; 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针药并用; 丛刺;
D O I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10.0885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头穴丛刺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头穴丛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客观的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丛刺疗法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
引用
收藏
页码:885 / 88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高压氧内头针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平懋华 ;
李悦 ;
张岭 ;
余国辉 ;
方勇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0 (02) :278-280
[2]   头针疗法治疗脑中风的研究 [J].
陈丽 ;
孙忠人 .
中医临床研究, 2014, (01) :134-136
[3]   头针快速提插捻转法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J].
戴晓红 ;
郭玉红 ;
张宏伟 ;
邹伟 .
上海针灸杂志, 2013, 32 (09) :709-710
[4]   头针针刺病灶侧和非病灶侧对中风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J].
陈新勇 ;
吴富东 .
上海针灸杂志, 2011, 30 (09) :586-588
[5]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研究进展 [J].
邢艳丽 ;
王艳 ;
朱路文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 (04) :304-306
[6]   头体针结合康复体位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J].
安向平 ;
王艳君 ;
薛维华 ;
李秀芬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34) :4213-4214
[7]   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J].
刘灵光 ;
张红星 .
湖北中医杂志, 2008, (08) :52-53
[8]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摘要(一) [J].
饶明俐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 (05) :388-393
[9]   脑血管疾病与血清C-反应蛋白关系的探讨 [J].
武湘云 ;
李立新 ;
李贵霞 .
临床荟萃, 2004, (13) :751-751
[10]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J].
唐强 ;
郭艳芹 ;
田晓彦 ;
倪金霞 ;
张慧敏 ;
于致顺 .
针灸临床杂志, 2001, (11)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