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效率视角的全球价值链分工:理论解释及实证检验

被引:10
作者
徐明君 [1 ,2 ]
黎峰 [3 ,4 ]
机构
[1]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江苏新华日报传媒有限公司
[3]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4]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相对生产效率差异; 贸易引力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13 [世界经济问题];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摘要
沿着比较优势原理的思路,从生产效率的视角出发同样能较好解释全球价值链分工,通过两国两产品贸易分工的模型分析,可以从理论层面证明国家间同一部门的相对生产效率差异成为推动该部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倾向于出口相对生产效率较高的产品。通过主要出口国家主要制造业部门的双边出口样本,利用改进后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可以较好地印证上述观点。改变原有的比较成本优势理念,以生产效率导向为原则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加快我国开放型经济转型。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94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的微观核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J].
郑丹青 ;
于津平 .
国际贸易问题, 2014, (08) :3-13
[2]   垂直专业化、出口技术含量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J].
于津平 ;
邓娟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4, (02) :44-62
[3]   异质性企业、出口与“生产率悖论”——基于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证据 [J].
汤二子 ;
李影 ;
张海英 .
南开经济研究, 2011, (03) :79-96
[5]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对中国企业出口的适用性检验 [J].
唐宜红 ;
林发勤 .
南开经济研究, 2009, (06) :88-99
[7]   生产“零散化”、生产成本和离岸外包:一般理论和美、中、印三国的经验研究 [J].
曾铮 ;
熊晓琳 .
世界经济, 2008, (12) :37-47
[8]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内在动因——理论模型与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张纪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12) :39-48
[9]   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 [J].
徐康宁 ;
王剑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6) :65-77+204
[10]   服务外包动因机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美国服务外包的验证 [J].
陈菲 .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06) :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