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原生态? 为何本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原生态现象分析

被引:150
作者
刘晓春
机构
[1]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生态; 本真性; 浪漫的民族主义; 民俗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下,作为日常生活的民俗一旦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便从其生存的文化环境中脱离出来,进入被生产、被建构的陌生化过程,使非物质文化越来越远离其日常生活形态的本真样貌。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对"原生态"的追求,与民俗学探求本真性以及民俗学浪漫主义传统有密切关联。民俗学探求本真性的传统主要包括探讨媒介化民俗的真实性以及探讨民俗文化本身的真实性两个方面,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探求本真性的传统主要集中在后者;民俗学浪漫主义传统是尚古主义、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结合,在当代社会中则主要表现为挖掘独特的地方文化,通过与现代都市文化相比较的文化反差,运用具有巨大差异性的文化元素刺激人们对地方文化的消费欲望,地方则建构了自我的文化身份认同。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作为活化石的民俗,只有当人们抛弃了原生态的幻象,以传承、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民俗的时候,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才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PHANTOMS OF ROMANTIC NATIONALISM IN FOLKLORISTICS [J].
ABRAHAMS, RD .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1993, 106 (419) :3-37
[2]  
故事的歌手.[M].(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AlbertBatesLord)著;尹虎彬译;.中华书局.2004,
[3]  
传统的发明.[M].(英)E.霍布斯鲍姆(E.J.Hobsbawn);(英)T.兰格(TerenceRanger)著;顾杭;庞冠群译;.译林出版社.2004,
[4]  
甜蜜的悲哀.[M].[美]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Sahlins)著;王铭铭;胡宗泽译;.三联书店.2000,
[5]   从维柯、卢梭到赫尔德——民俗学浪漫主义的根源 [J].
刘晓春 .
民俗研究, 2007, (03) :41-67
[6]   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以梅州市与兴国县为对象 [J].
刘晓春 .
民族文学研究, 2007, (03) :121-127
[7]   本真性(Authenticity) [J].
瑞吉娜·本迪克丝 ;
李扬 .
民间文化论坛, 2006, (04) :102-103
[8]   民俗主义论与德国民俗学 [J].
王霄冰 .
民间文化论坛, 2006, (03) :100-105
[9]   伪民俗的制造 [J].
阿兰·邓迪斯 ;
周惠英 .
民间文化论坛, 2004, (05) :1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