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7
作者
高敏
徐祖浩
林木灿
陈婷
机构
[1]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中风; 中医综合疗法; 血栓通注射液; 半夏天麻白术汤; 针刺疗法;
D O I
10.13457/j.cnki.jncm.2013.11.041
中图分类号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1005 ;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加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加西医常规疗法,2组观察疗程均为14天。观察比较治疗前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2.50%,对照组为1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较西医常规疗法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中医证候等方面更有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三七皂苷Rg1对大鼠脑血流量和小鼠微循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J].
詹合琴 ;
李平法 ;
沈志强 .
华西药学杂志, 2006, (02) :170-171
[2]   激光穴位深部照射对32例中风患者甲皱微循环影响观察 [J].
马予安 ;
高希言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0, (11) :690-691
[3]   头针对偏瘫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反应的影响 [J].
李立杰 ;
于学平 ;
李作屏 .
中医药学报, 1989, (01) :50-51
[4]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J].
王永炎 .
中国医药学报, 1986, (02) :56-57
[5]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郑筱萸主编, 2002
[6]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Stroke Council of the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Adams HP Jr,Adams RJ,Brott T,et al. Stroke . 2003
[7]   针刺对中风患者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作用的观察 [J].
周杰芳 ;
靳瑞 .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1, (Z1) :19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