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针刺百会、水沟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黄伟 [1 ,2 ]
刘建民 [1 ]
姜功道 [1 ,2 ]
李佳 [1 ]
吴松 [1 ]
王华 [1 ]
机构
[1] 湖北中医药大学
[2] 湖北省中医院
关键词
针刺; 脑缺血; 能量代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微创开颅电凝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模型,7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2 h组、模型24 h组,穴位2 h组、非穴位2 h组、穴位24 h组、非穴位24 h组,每组10只。针刺百会、水沟(频率120次/min,捻转泻法1 min,5 min/次,留针30 min)。非穴位针刺分别在百会、水沟左侧旁开5 mm处进针,手法同穴位针刺。穴位24 h组及非穴位24 h组在24 h再针刺1次。采用高效液相检测各组缺血脑组织ATP、ADP、AMP含量,比色法检测缺血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含量。结果造模成功后,脑组织ATP、ADP、Na+-K+ATP酶和Ca2+ATP酶含量在大鼠脑缺血后2 h后即明显下降,AMP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且缺血24 h后尤为显著,与2 h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穴位组大鼠ATP、ADP、Na+-K+ATP酶和Ca2+ATP酶含量较模型组及非穴位组比较明显升高,AMP含量下降,有极显著差异(P<0.01),并且穴位2 h组优于24 h组,有显著差异(P<0.05);相同时间点非穴位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针刺可以有效改善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进一步为临床针刺抗脑缺血提供实验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022 / 2024+2063 +206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调理髓海配穴法的临床应用 [J].
李庆云 ;
李庆玲 ;
杨宗强 ;
马逵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35) :4397-4398
[2]   牛磺酸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能量代谢紊乱和氧化损伤 [J].
孙明 ;
赵育梅 ;
徐超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 (05) :577-579
[3]   头部贴敷式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中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J].
姚笠 ;
赵霞霞 ;
于立君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 (10) :43-44+55
[4]   A Model of Focal Cortical Infarctionin Rat:Mini mally Invasive Craniotomy [J].
薛静 ;
高培毅 ;
安沂华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 (01) :11-13+95
[5]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超早期38例 [J].
熊杰 ;
温景荣 ;
路明 ;
李兰原 ;
石学敏 .
中医杂志, 2005, (09) :684-685
[6]   论小胶质细胞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研究中的新思路 [J].
陈明明 ;
成泽东 ;
陈以国 .
中医药学刊, 2005, (09) :1629-1630
[7]   针灸治疗超早期缺血性中风16例近期疗效观察 [J].
齐宇 ;
何春慧 ;
周丹 ;
张福鼎 ;
张彩荣 .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4, (03) :23-24
[8]   早期针刺康复治疗中风病425例疗效观察 [J].
金明月 ;
李政 ;
刘松雨 ;
马红鹤 ;
李锦瑞 ;
懂梅德 ;
李风霞 ;
米丽姑 ;
晃萍 .
针灸临床杂志, 2003, (11) :12-13+59
[9]   针刺在中风ICU中的早期干预和思路 [J].
刘孔江 .
中国针灸, 2003, (10) :51-53
[10]   针刺治疗中风早期临床观察 [J].
廉全荣 .
针灸临床杂志, 2003, (02)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