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模型研究进展与流域管理模型WARMF评述

被引:25
作者
罗定贵
王学军
孙莉宁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2] 安徽省巢湖淮河水环境保护办公室 北京 东华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江西抚州
[3] 北京
[4] 安徽合肥
关键词
水质模型; 地表水; 地下水; 非点源; 流域管理; WARMF;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05.02.023
中图分类号
X824 [水质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分析了以地表水、地下水与非点源为代表的水质模型研究发展历程,揭示了水质模型由经验-机理、单要素(或无机、大量、无毒要素)-多要素(或有机、微量、有毒要素)、单介质-多介质、稳态-动态、点源-非点源-两者统一研究、饱水带-包气带-二者统一研究、小规模分散(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大规模集成(整个流域)、理论研究-实际应用研究的发展特点。认为当前水质模型正处于由水质研究向以水质为中心的流域管理研究转变的关键时期,给出了一个流域管理新模型WARMF的介绍与特点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289 / 29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进展及展望 [J].
王书功 ;
康尔泗 ;
李新 .
冰川冻土, 2004, (01) :61-65
[2]   农业面源污染模型AGNPS的应用现状及在我国应用的展望 [J].
张宏华 ;
李蜀庆 ;
杜军 ;
李劲松 .
重庆环境科学, 2003, (12) :188-190
[3]  
水质数学模型研究的发展阶段与空间层次[J]. 徐祖信,廖振良.上海环境科学. 2003(02)
[4]  
水质数学模型研究的发展阶段与空间层次[J]. 徐祖信,廖振良.上海环境科学. 2003 (02)
[5]   基于GIS的地下水模拟可视化系统开发的初步探讨 [J].
周德亮 ;
丁继红 ;
马生忠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 (02) :158-161+165
[6]   水质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J].
郭劲松 ;
李胜海 ;
龙腾锐 ;
不详 .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 2002, (02) :109-115
[7]   河流及水库水质模型与通用软件综述 [J].
孙颖 ;
陈肇和 ;
范晓娜 ;
李志群 .
水资源保护, 2001, (02) :7-11+59
[8]   沉积CaCO3与金属离子界面反应动力学研究 [J].
吴大清 ;
彭金莲 ;
刁桂仪 ;
魏俊峰 .
地球化学, 2000, (01) :56-61
[9]   水质模型、生态模型及计算机模型软件 [J].
何孟常 ;
杨居荣 .
环境科学进展, 1999, (03) :63-70
[10]   垃圾堆放场对地质环境影响的模拟分析 [J].
王红旗 ;
费瑾 .
地球学报, 1998, (03) :9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