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肯定性行动的政策变迁——基于支持联盟框架的分析

被引:10
作者
张文静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肯定性行动; 政策变迁; 支持联盟框架;
D O I
10.14138/j.1001-4519.2009.05.001
中图分类号
D871.2 [];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美国"肯定性行动"作为一项向弱势群体倾斜的补偿性政策,在美国教育公平的争论中扮演着极为特殊的角色。本研究认为,影响人们对肯定性行动政策基本态度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利益或组织归属,而是不同群体的政策目标与价值偏好,即人们因为信仰系统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联盟,从而影响了该政策的制定及变迁过程。支持实施肯定性行动和支持废除肯定性行动的两个联盟是该政策变迁中的两个基本联盟。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政策的演进与争论 [J].
李立峰 .
教育学术月刊, 2008, (04) :74-77
[2]   美国高等教育“肯定性行动计划”政策价值分析 [J].
张玉 .
比较教育研究, 2007, (06) :69-73
[3]   “肯定性行动计划”的法理学思考——以平等理论为视角 [J].
蒋先福 ;
彭中礼 ;
王亮 .
时代法学, 2006, (03) :10-19
[4]   肯定性行动与美国少数族裔的教育 [J].
姬虹 .
国际论坛, 2004, (04) :61-67+81
[6]   肯定性行动计划与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J].
刘宝存 .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2, (03) :68-72
[7]   “肯定性行动计划”的由来及影响 [J].
张爱民 .
历史教学问题, 2002, (03) :39-41+45
[9]   论肯定性行动 [J].
张立平 .
太平洋学报, 2001, (03) :70-80
[10]   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进展·问题·前瞻 [J].
刘宝存 .
比较教育研究, 2001, (07)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