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级市单元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对三种代表性地区差异假说的验证

被引:3
作者
王智勇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地区差异;
D O I
10.13962/j.cnki.37-1486/f.2012.06.015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区域差距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且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人力资本说、技术进步说和产业结构说是研究中国区域差异问题的代表性解说。通过把地理单元细化到地级市区域,可以看到中国区域差异细致的一面,从其模式的演变来看,一方面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和产业布局的影响,另一方面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地重新塑造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基于GLS面板数据回归结果,产业结构是导致地区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地区差异。而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动因在于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从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最大的区域差异在于东部和西部之间,故而要大力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空间分布方面应该大力向西部倾斜,特别是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便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交通、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以河南省为例 [J].
王智勇 ;
张车伟 ;
连鹏灵 .
山东经济, 2011, 27 (06) :134-141
[2]   人口、区位与区域经济发展:以江苏省为例 [J].
王智勇 ;
张车伟 ;
连鹏灵 .
山东经济, 2009, 25 (04) :140-147+153
[3]   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增长及差距的经验研究 [J].
岳书敬 .
财经科学, 2008, (03) :108-116
[4]  
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划分研究——以内蒙古为例[J]. 王智勇,Geir Inge Orderud.中国劳动经济学. 2007(02)
[5]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FDI区位选择——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黄肖琦 ;
柴敏 .
管理世界, 2006, (10) :7-13+26+171
[6]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分析方法 [J].
金相郁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3) :102-110+128
[7]   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因素和两种力量 [J].
陆铭 ;
陈钊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4) :27-38+69
[8]   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 [J].
刘夏明 ;
魏英琪 ;
李国平 .
经济研究, 2004, (07) :70-81
[9]   区域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王启仿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06) :156-158
[10]   经济发展中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关分析比较研究 [J].
王金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 (05) :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