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土地情结变迁的经济意义——基于1149份问卷的调查分析

被引:11
作者
陈胜祥 [1 ,2 ]
机构
[1]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土地情结变迁; 经济意义; 政策意义; 产权制度创新;
D O I
10.14154/j.cnki.qss.2012.06.043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土地情结正处于变迁之中,但它的经济意义却未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为此,本文基于1149份问卷数据系统研究了农民土地情结变迁的经济意义。研究发现:当前农民土地情结已经由传统社会时期"生作耕、死作葬"式的一元形态,转变为传统与现代杂陈的多元形态;这种变迁的经济意义表现为,土地情结越浓厚的农民,越期待私有土地产权,并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意愿也越强烈,但离土创业的动机却越弱。由此给土地管理提出了一个两难问题,即土地情结浓厚时有利于保护耕地质量,却阻滞了土地流转;淡化时有利于土地流转,却又对耕地质量保护不利。要解决这一两难困境,有待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突破和创新。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述评 [J].
田静婷 .
经济纵横, 2010, (03) :123-125
[2]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述评 [J].
冯振东 ;
霍丽 ;
邵传林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2) :23-29
[4]   中国共产党与当代农民土地情感迁变——以湖南省溆浦县桐木坨村农民为例 [J].
米华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7, (02) :16-20
[6]   浙北传统粮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实证研究 [J].
钱文荣 .
中国农村经济, 2002, (07) :64-68
[7]   土地、政策与农民心态 [J].
王欢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2) :5-9
[8]  
多变量分析[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林震岩, 2007
[9]  
土地制度与土地文化[M]. 民族出版社 , 朱炳祥, 2006
[1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解[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唐盛明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