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的兼容实在论评析

被引:6
作者
漆捷 [1 ,2 ]
成素梅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教研部
[2] 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
[3]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关键词
实在; 兼容实在论; 客观实在; 社会实在; 精神实在;
D O I
10.19484/j.cnki.1000-8934.2011.01.022
中图分类号
N02 [科学的哲学原理];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8 ;
摘要
阿尔伯特·伯格曼的兼容实在论是其科学本质观和技术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兼容实在论以整体和微观的客观实在为物质基础,以聚集实践与公众欢庆的社会实在为行动方案,以精神信仰及非科学语言的精神实在为理论核心,从而构成对实在的全面理解。文章从三种维度全面考察伯格曼的兼容实在论的研究路径,并剖析这种实在论带来的启示与产生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装置范式论”研究纲领的内在逻辑演进 [J].
陈凡 ;
傅畅梅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 (06) :44-47+56
[3]   伯格曼的技术哲学及其启示 [J].
舒红跃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 (05) :53-56+114
[4]   “人人都是实在论者……”──来自澳大利亚 John Bigelow教授的实在论观点 [J].
黄少青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99, (02) :14-17
[5]   科学实在论的定义 [J].
郭贵春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92, (05) :9-10+63
[6]   Introduction: Post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J].
Ihde, Don .
HUMAN STUDIES, 2008, 31 (01) :1-9
[7]  
Peirce's Semiotics; Subdoxastic Aboutness; and the Paradox of Inquiry.[J].Inna Semetsky.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05, 2
[8]  
跨越后现代的分界线.[M].(美)艾尔伯特·鲍尔格曼(AlbertBorgmann)著;孟庆时译;.商务印书馆.2003,
[9]  
“热带丛林”苦旅——李比希学派.[M].李三虎著;.武汉出版社.2002,
[10]  
技术哲学概论.[M].(美)卡尔·米切姆(C.Mitcham)著;殷登祥等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