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的“流空间”视角及其中国化研究

被引:81
作者
高鑫 [1 ,2 ]
修春亮 [1 ]
魏冶 [1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流空间; 场所空间; 城市地理学; 中国化; 物流产业;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2.04.026
中图分类号
K901 [人文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流空间"的概念对于国内外城市地理学研究影响深远。本文首先通过对流空间概念的系统梳理,探讨了流空间与场所空间的相互关系,并在城市地理学框架下诠释了流空间的基本内涵。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地理学流空间研究的综述,探讨了流空间概念中国化的必要性。最后,在系统分析中西方流空间运行环境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流空间概念中国化的基本途径。研究表明:(1)直接作用于某一特定城市与区域的是流空间与场所空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所谓"场所化了的流空间"形态。(2)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基础、社会制度以及转型期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流空间运行规律更加复杂。因此,分析尺度不宜过大,聚焦于城市功能区尺度是比较合适的;(3)物流业、大型国企、大型民营财团与民企对中国化的流空间分析意义重大。物流产业的相关数据可以用作表征流空间背景下中国城市与区域联系基本格局的重要参量。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6+160 +1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中国城市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 [J].
武文杰 ;
董正斌 ;
张文忠 ;
金凤君 ;
马修军 ;
谢昆青 .
地理学报, 2011, 66 (04) :435-445
[2]   “中国应该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领导者”——对话爱德华·布莱克利教授 [J].
胡以志 ;
爱德华布莱克利 .
国际城市规划, 2010, 25 (03) :111-113
[3]   从“地方空间”、“流动空间”到“行动者网络空间”:ANT视角 [J].
艾少伟 ;
苗长虹 .
人文地理, 2010, 25 (02) :43-49
[4]   世界互联网信息流的空间格局及其组织机理 [J].
孙中伟 ;
路紫 ;
贺军亮 .
人文地理, 2009, (04) :43-49
[6]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增长 [J].
彼得霍尔著 ;
罗震东 ;
耿磊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3 (01) :9-15
[7]   1995年以来中国城市体系格局与演变——基于航空流视角 [J].
于涛方 ;
顾朝林 ;
李志刚 .
地理研究, 2008, (06) :1407-1418
[8]   城市形象建设中的政府角色——基于公共物品的视角 [J].
刘媛 ;
谢剑波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8, (01) :54-57
[10]   都市理论和中国的城市化 [J].
曼纽尔卡斯特 ;
许玫 .
国外城市规划, 2006, (0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