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与血浆D-二聚体的相关研究

被引:4
作者
王本孝 [1 ]
许平 [2 ]
机构
[1] 安徽省宿州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TOAST分型; D-二聚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10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学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或腔隙性脑卒中(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CE),其他确定原因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stroke of other demonstrated etiology,SOE)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stroke of undemomtrated etiology,SUE)。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7和14d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与65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急性期(第1d)增高,在高峰期(第7d)较急性期明显增高,在恢复期(第14d)下降至急性期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值;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中CE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亚型组(P<0.05);LAA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也显著高于SAO组、SUE组和SOE组(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升高明显,不同亚型的升高程度不同,这对于临床早期分型诊断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54 / 35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J].
张蓓蓓 ;
齐杰玉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9, 17 (04) :321-322
[2]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附视频 [J].
张耀平 ;
李皇 .
临床荟萃, 2008, (21) :1556-1557
[3]   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D-二聚体含量测定 [J].
史小成 ;
裘林秋 ;
周新祥 ;
黄思宇 ;
王庆松 .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 (03) :172-173
[4]   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与梗死亚型及其预后的关系 [J].
张玉梅 ;
张宁 ;
么崇正 .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 (04) :263-264+269
[6]  
Classification of Subtyp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Definitions for Use in a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J] . Harold P. Adams,Birgitte H. Bendixen,L. Jaap Kappelle,José Biller,Betsy B. Love,David Lee Gordon,E. Eugene Marsh.Stroke . 199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