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局视角下的中国国家认同变迁(1982—2012)

被引:50
作者
门洪华
机构
关键词
实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 力量; 国家认同; 亚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正>国家认同问题古已有之,全球化使之成为全球性现象。全球化既是削弱国家认同的力量,也是增强国家认同的动力;全球化给国家带来认同危机,也为国家认同重塑提供了新的可能。①在全球化时代,建构国民及世界各国对本国的国家认同,利用国家认同促进国家整合、并在国际社会中以一个完整而确定的身份参与世界事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2]   中国的崛起需要文化的支撑 [J].
杜维明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1, (06) :35-39
[3]   富国、穷国和中国——全球治理与中国的责任 [J].
李稻葵 .
国际经济评论, 2011, (04) :10-16+3
[4]   如何正确认识在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上的争议 [J].
刘世锦 ;
张军扩 ;
侯永志 ;
卓贤 .
中国发展观察, 2011, (07) :6-11
[5]   论中国的国家认同建设 [J].
周平 .
学术探索, 2009, (06) :35-40
[6]   论西方对华“软遏制”战略及其对策思考 [J].
郭树勇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8, (12) :71-75+82
[7]   中国战略文化的重构:一项研究议程 [J].
门洪华 .
教学与研究, 2006, (01) :57-63
[8]   压力、认知与国际形象——关于中国参与国际制度战略的历史解释 [J].
门洪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 (04) :17-22+4
[9]   集体认同与国际政治——一种文化视角 [J].
孙溯源 .
现代国际关系 , 2003, (01) :38-44
[10]   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 [J].
秦亚青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 (01) :10-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