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终极股东的剥夺机理研究:基于“股权控制链”与“社会资本控制链”的比较

被引:32
作者
关鑫 [1 ]
高闯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终极股东; 社会资本; 控制权私利; 隧道挖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随着第二类公司治理问题成为理论研究的新焦点,上市公司终极股东的剥夺行为越发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在"双重控制链"分析范式下,终极股东控制权与其现金流权之间的偏离加大,导致控制权私利增大,这种被"修正"后的控制权私利,即被"社会资本控制链"分析范式下的控制权溢价放大的"股权控制链"分析范式下的控制权私利,才是终极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剥夺的根本动因。沿着这一分析思路,文章分别对终极股东利益输送渠道的选择、剥夺行为的逻辑起点、"隧道挖掘"行为以及"二次剥夺"等问题进行剖析和深刻解读,并特别提出了显性剥夺和隐性剥夺两种剥夺形式,从而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终极股东的剥夺机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社会资本、网络连带与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权——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框架 [J].
高闯 ;
关鑫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9) :88-97
[2]   系族企业崩溃现象的法律思考 [J].
刘迎霜 ;
李正清 .
中国审判, 2007, (04) :44-47
[3]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侵害度及实证研究 [J].
叶勇 ;
胡培 ;
刘波 .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6, (02) :164-169
[4]   中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及其与东亚、西欧上市公司的比较分析 [J].
叶勇 ;
胡培 ;
黄登仕 .
南开管理评论, 2005, (03) :25-31
[5]   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我国民营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J].
张华 ;
张俊喜 ;
宋敏 .
经济学(季刊), 2004, (S1) :1-14
[6]  
股权结构与大股东利益实现方式的选择——中国资本市场利益输送的初步研究[J]. 刘峰,贺建刚.中国会计评论. 2004(01)
[7]   上市公司家族控制与企业价值 [J].
苏启林 ;
朱文 .
经济研究, 2003, (08) :36-45+91
[8]   配股和增发的相关者利益分析和政策研究 [J].
李康 ;
杨兴君 ;
杨雄 .
经济研究, 2003, (03) :79-87+92
[9]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度实证分析 [J].
唐宗明 ;
蒋位 .
经济研究, 2002, (04) :44-50+94
[10]  
金字塔结构下终极所有权与控制权研究[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马忠,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