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福利贫困按功能性活动的变动分解:以上海为例

被引:14
作者
袁方
史清华
卓建伟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民工; 可行能力; 福利贫困; 夏普利值分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404 ;
摘要
基于Sen的可行能力理论,本文将因子分析模型、FGT指数和夏普利方法相结合,构建了福利贫困的变动分解框架。本文以2009年和2012年上海农民工数据为例,先对农民工福利贫困进行按功能性活动的水平分解,计算各功能性活动对福利贫困的贡献度,并揭示福利贫困的构成与类型;接着在变化分解中,福利贫困的变动将进一步被分解为功能性活动的增长成分、分配成分和贫困线变动成分。研究结果显示,(1)在沪农民工遭遇严峻的福利贫困问题,2009年和2012年农民工福利贫困发生率分别为29.10%和25.69%;(2)水平分解表明:福利缺失是造成农民工福利贫困的重要因素,而福利不均等对福利贫困的贡献度相对较小;变动分解表明:各功能性活动的增长成分在福利变化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3)分组分析显示:随着农民工教育程度的提高,福利贫困情况逐渐改善;随着年龄和进城时间的增加,农民工福利贫困状况呈现"U"变化;(4)功能性活动指标显示:对福利贫困贡献率最大的三个可行能力指标分别是可支配收入、歧视和保险。主要政策含义包括:促进农民工的自由发展和各项能力的获得是解决福利贫困问题的当务之急;提高可支配收入,消除歧视和扩大保险覆盖面是改善农民工福利贫困问题的有效手段。同时,努力提高农民工教育水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对年长者和进城时间较长者给予额外的关注和重视,均有利于改善农民工福利贫困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59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可行能力视角的农民工幸福感研究.[D].张小娟.浙江财经学院.2012, 07
[2]   不平等之再检验:可行能力和收入不平等与农民工福利 [J].
袁方 ;
史清华 .
管理世界, 2013, (10) :49-61
[3]   劳动保护、工作福利、社会保障与农民工城镇就业 [J].
程名望 ;
史清华 ;
潘烜 .
统计研究, 2012, 29 (10) :73-78
[4]   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80% [J].
万广华 .
国际经济评论, 2011, (06) :99-111+5
[6]   农村工业化还能走多远? [J].
钟宁桦 .
经济研究, 2011, 46 (01) :18-27+56
[7]   农民工“可行能力”的贫困 [J].
徐玮 ;
董婷婷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 (01) :91-95
[8]   可行能力视阈中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 [J].
叶战备 .
学习与探索, 2009, (01) :74-77
[9]   农民工生活状况、工资水平及公共服务:对北京、广州、南京、兰州的调查 [J].
农民工城市贫困项目课题组 ;
李善同 .
改革, 2008, (07) :84-98
[10]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 [J].
邢春冰 .
管理世界, 2008, (05) :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