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态预测分析

被引:10
作者
高新才
赵玲
机构
[1]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人口承载力; 黑河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根据黑河流域土地利用状况,运用非线性动态模型,预测未来黑河流域人口承载力变化情况。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调整各类土地利用面积、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促进土地集约使用、有效增加土地面积,从而增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黑河流域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仿真模拟预测 [J].
高新才 ;
赵玲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7 (05) :96-100
[2]   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变迁及成因 [J].
刘蔚 ;
王涛 ;
曹生奎 ;
司建华 ;
席海洋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9, (01) :35-43
[3]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展望 [J].
岳晓燕 ;
宋伶英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8, (01) :254-257
[4]   张掖市土地利用动态与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J].
张建东 ;
张勃 ;
张华 .
人民黄河, 2007, (10) :11-13
[5]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拟和应用 [J].
刘钦普 ;
林振山 ;
冯年华 .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114-118
[6]   塔里木灌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J].
马琼 ;
杨可晗 ;
买英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S2) :100-101
[7]   湖南省未来人地关系与人口承载量研究 [J].
魏晓 .
经济地理, 1999, (06) :41-45
[8]   陕西省气候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 [J].
王经民 ;
戴夏燕 .
水土保持通报, 1997, (01) :16-20
[9]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源起与发展 [J].
封志明 .
自然资源, 1993, (06) :74-79
[10]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项目研究方法概论 [J].
陈百明 .
自然资源学报, 1991, (03) :19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