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终极原因吗?

被引:19
作者
武杰
李润珍
机构
[1] 太原重型机械学院人文社科系
[2] 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法学系 山西太原
[3] 山西太原
关键词
非线性; 复杂性; 有序化; 创造性; 终极原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N031 [自然辩证法];
学科分类号
0101 ;
摘要
非线性科学的诞生和兴起 ,一改传统线性科学的思维方式 ,使人们对自身以及周围宏观世界的认识产生了新的思考 :“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是否还可以进一步认识 ?文章通过分析非线性相互作用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指出了非线性是系统复杂性之根源 ,是系统结构有序化之根本 ,是人类创造性思维之源泉 ,是事物运动发展之终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9+37 +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自然辩证法导论.[M].陈其荣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2]  
混沌.[M].(美)格莱克(Gleick;J.)著;张淑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3]  
从混沌到有序.[M].(比利时)普里戈金(Prigogine;I.);(法)斯唐热(Stengers;I.)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  
一般系统论.[M].(美)冯·贝塔朗菲(VonBertalanffy;L.)著;秋同;袁嘉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5]  
探索复杂性.[M].[比]尼科里斯(Nicolis;G·);[比]普利高津(Prigogine;I·) 著;罗久里;陈奎宁 译.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6]  
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M].湛垦华等 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7]  
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M].[美]H·S·塞耶 编;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9]  
形而上学.[M].(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著;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59,
[10]   混沌是确定性系统的内在随机性吗? [J].
包和平 ;
李笑春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 (02) :19-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