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里斯玛、公共性与中国社会 有关“差序格局”的再思考

被引:98
作者
张江华 [1 ,2 ]
机构
[1] 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
[2]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研究所
关键词
差序格局; 卡里斯玛; 公共性; 中国社会结构;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10.05.003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对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已有的研究大多从个体与不同类别的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差异性出发来讨论。笔者以为,类似的模型几乎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文化里找到,仅从这一视角出发肯定有所偏差。事实上,费孝通认为存在两种"社群":由团体格局所形成的"团体"和由差序格局形成的"社会圈子"。东西方社会结构的差异不在于西方只存在"团体",东方只存在"社会圈子",而在于这两种"社群"在社会构成上的不同。笔者由此指出,"差序格局"的实际含义是强调由"差序"所构成的社会组织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主导与支配地位。中国所谓的公共领域,实际上由私人领域扩张与转化而来,或者受到私人领域的支配,这也使得中国社会的公共性供给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并取决于处于"差序格局"中心的某个个体或某一批个体的道德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4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差序格局”的不同阐释与再定位——“义”“利”混合之“人情”实践 [J].
沈毅 .
开放时代, 2007, (04) :105-115
[4]   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 [J].
阎云翔 .
社会学研究, 2006, (04) :201-213+245
[5]   亲缘、互惠与驯顺:利他理论的三次突破 [J].
刘鹤玲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 (03) :7-11+29
[6]   “自己人”:信任建构过程的个案研究 [J].
杨宜音 .
社会学研究, 1999, (02) :40-54
[7]   ANIMALS ARE GOOD TO THINK AND GOOD TO PROHIBIT [J].
TAMBIAH, SJ .
ETHNOLOGY, 1969, 8 (04) :423-&
[8]  
石器时代经济学.[M].(美) 萨林斯;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9]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M].杨美惠;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10]  
帝国的隐喻.[M].(英) 王斯福;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