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影响

被引:29
作者
朱慧敏
杨永超
饶江
刘莉
王珧
邵伟波
章洁
机构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
关键词
卒中; 吞咽困难;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咽期; 吞咽造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及神经内科收治的卒中后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76例,在排除40例患者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余36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常规训练组(19例)和生物反馈组(17例)。给予常规训练组患者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生物反馈组在常规训练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辅以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周训练6次,共训练4周。于训练前和训练后进行吞咽造影评估并进行数字化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食管上括约肌(UES)开放程度、咽期通过时间(PTT)、舌骨最大位移距离(Hmax D)。结果 (1)常规训练组训练前后UES完全开放率分别为26.3%(5/19)和47.4%(9/19),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20);生物反馈组训练前后UES完全开放率分别为47.1%(8/17)和82.4%(14/17),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P=0.001);两组训练前UES完全开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UES完全开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40)。(2)常规训练组训练前后PTT分别为(0.24±0.07)、(0.19±0.06)s,生物反馈组训练前后PTT分别为(0.23±0.06)和(0.15±0.05)s,两组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50,P=0.000);两组训练前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6,P=0.038)。(3)常规训练组训练前后Hmax D分别为(0.5±0.4)、(0.9±0.4)cm,生物反馈组训练前后PTT分别为(0.6±0.4)和(1.3±0.6)cm,两组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56,P=0.000);两组训练前Hmax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Hmax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P=0.033)。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吞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具有协同疗效。
引用
收藏
页码:572 / 5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术治疗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 朱志中,崔立玲,尹苗苗,于洋,王宏图.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04)
[2]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J].
闵瑜 ;
颜海霞 ;
黄志锐 ;
高燕 ;
黄臻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4, 36 (08) :583-586
[3]   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在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J].
窦祖林 ;
兰月 ;
于帆 ;
万桂芳 ;
梅卉子 ;
朱洁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8 (09) :799-805
[4]  
改良球囊扩张术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食管上括约肌功能的影响[J]. 兰月,徐光青,窦祖林,万桂芳,于帆.中华医学杂志. 2013 (33)
[5]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J].
姚云海 ;
顾旭东 ;
李亮 ;
傅建明 ;
任芸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 (12) :913-916
[6]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的临床研究 [J].
范文可 ;
吴毅 ;
路微波 ;
田威 ;
吴军发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6 (05) :415-418
[7]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 王文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02)
[8]   生物反馈治疗理论与吞咽障碍生物反馈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J].
李志明 ;
黄茂雄 ;
李建廷 ;
陈家进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9, (12)
[9]   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干病变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疗效研究 [J].
兰月 ;
窦祖林 ;
万桂芳 ;
李鑫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9,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