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经济实现中的地租机制

被引:8
作者
童列春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农地; 地权; 地租; 分享机制;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3.03.006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地租以地权与使用人分离为前提,在中国农村作为媒介机制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中国社会在国家、集体和农户之间进行地租利益划分,国家曾经依据公权长期向农民收取超额利益,农民集体通过所有权分享地租,农民通过成员权、承包经营权分享地租。地租具有吸附效应,能够有效实现农地资源利益、预先确定各方利益、确保农民利益份额。由于风险厌恶的群体性格,农民天然偏好地租。在中国农村经济活动中地租演变出反向地租、农村经济;类差地租、实物地租、融合地租、保底地租等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2+110 +1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现阶段国家政权对乡村权力释放的解读——兼论乡村地权 [J].
华彦玲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1 (01) :31-33
[2]   后农业税时代农地权利体系与运行机理研究论纲——以对我国十省农地问题立法调查为基础 [J].
陈小君 ;
高飞 ;
耿卓 ;
伦海波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0, 28 (01) :82-97
[3]   税费改革后地租变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J].
杨春杰 .
经济视角(下), 2009, (10) :26-27+12
[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权和农村社区组织及其成员权混同的法经济学分析 [J].
张志强 ;
高丹桂 .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10) :46-50+111
[5]   对《农村土地承包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J].
王瑞雪 .
调研世界, 2004, (08) :36-39
[6]   论中国农业发展的土地持有产权机制创新 [J].
徐汉明 .
经济评论, 2001, (06) :48-49+52
[7]  
日耳曼法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李秀清著, 2005
[8]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M].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樊纲等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