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观消费量法的中国碳足迹估算

被引:30
作者
祁悦 [1 ,2 ]
谢高地 [1 ]
盖力强 [1 ,2 ]
张彩霞 [1 ,2 ]
李士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碳足迹; 表观消费量;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碳足迹是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量,用来衡量人类的能源活动排碳对大气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本文采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缺省方法——表观消费量法,分别估算了1992年-2007年全国碳足迹,以及2007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碳足迹。结果显示,自1992年以来15年间中国碳足迹增长了近两倍,尤其是2001年以后,碳足迹的增长速度显著增加;其中固体化石燃料碳足迹所占比重最大,2007年达到82%;山东、江苏、内蒙等地碳足迹较大,青海、甘肃等碳足迹较小;目前人均碳足迹与世界上其他规模类似的经济体还有一定差距,宁夏、内蒙古、上海市等人均碳足迹较大,而海南、四川、广西的人均碳足迹最小;西部省份的碳足迹强度普遍高于中东部地区,其中碳足迹强度最大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小的是北京市;碳足迹密度方面,上海市碳足迹密度最大,并且显著高于其他省份。从这些结果可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大增加了化石能源的消费,碳足迹从而增大。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增长,中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053 / 20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煤炭资源消费状况与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J].
唐衍伟 .
资源科学, 2008, (04) :554-559
[2]   中国1996年2005年能源生态足迹与效率动态测度与分析 [J].
李智 ;
鞠美庭 ;
刘伟 ;
邵超峰 .
资源科学, 2007, (06) :54-60
[3]   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进展 [J].
张德英 ;
张丽霞 .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5, (01) :20-23
[4]   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 [J].
齐玉春 ;
董云社 .
地理科学, 2004, (05) :528-534
[5]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计算的不确定性及对清洁发展机制的影响[J]. 杨玉峰,刘滨.上海环境科学. 2001(02)
[6]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计算的不确定性及对清洁发展机制的影响[J]. 杨玉峰,刘滨.上海环境科学. 2001 (02)
[7]   关于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几个问题 [J].
王明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3) :329-332
[8]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任重道远——全球气候变化课题组专题研讨会综述 [J].
陈迎 ;
李真 .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9, (03) :76-77+81
[9]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估测初探 [J].
高树婷 ;
张慧琴 ;
杨礼荣 ;
王秋玲 .
环境科学研究, 1994, (06) :56-59
[10]  
中国几种主要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比较评价研究[D]. 马忠海.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