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偶然性:人工智能时代科学研究的尺度

被引:3
作者
李建中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偶然性; 科学研究; 现代性;
D O I
10.15994/j.1000-0763.2020.04.001
中图分类号
B82-057 [道德与科学技术];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对科学研究的结构性嵌入,正在消解科学研究的偶然性张力。智能技术对科学研究偶然性的悬置,用技术的有限性替换了人类解放的可能性。科学研究的客体主体化,彻底将人暴露于自我消解的危机之中。重构科学研究范式,重塑科学精神,使人重获面向未来的现代性,是人工智能时代科学研究的现实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理性之光”与“体验之网”——两种认知模式的比较 [J].
王前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8, 40 (12) :94-100
[2]   人工智能对“人”的警示——从“机器人第四定律”谈起 [J].
李德顺 .
东南学术, 2018, (05) :67-74+247
[3]   科学知识的公共性与科学知识生产的民主化 [J].
田甲乐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 34 (07) :35-40
[4]   偶然性(Kontingenz) [J].
孙纯 .
德语人文研究, 2018, 6 (01) :52-59
[5]   论当代技术与技术的“后现代转向” [J].
王耀德 ;
王忠诚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 33 (12) :28-32
[6]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价值观批判 [J].
王文敬 ;
洪晓楠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7, 34 (06) :100-106
[7]   马克思对黑格尔偶然性论题的继承与超越 [J].
颜岩 .
哲学研究, 2017, (11) :11-17+128
[8]   关于人工智能的价值反思 [J].
孙伟平 .
哲学研究, 2017, (10) :120-126
[9]   不确定性的考验——在趋同与趋异之间 [J].
阿尔夫莱多·佩纳-维嘉 ;
祁瀛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17, 34 (02) :36-3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