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
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基于2003—2014年31个省市的空间差异研究
被引:121
作者:
蓝庆新
[1
]
刘昭洁
[2
]
彭一然
[3
]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
[3]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评价指标体系;
空间差异;
D O I:
10.19592/j.cnki.scje.2017.01.009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83304 ;
摘要:
文章从城镇自身发展质量、城镇化推进效率和城镇化协调程度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含34项指标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2003-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与效率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整体不高,省域之间城镇化质量差距明显,省域内部城镇化质量各要素发展不均衡;城镇化质量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依次递减的特征;城镇化率不能反映城镇化发展质量。根据测算结果,我国各省域整体城镇化率和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呈现"高—高"、"低—高"、"低—低"和"高—低"四种类型,其自身城镇化率和城镇化质量指数之间的协调程度分为质量滞后、协调和质量超前3种类型,这与区域间人口迁移流动规律密切相关。根据城镇化质量不均衡状况,文章提出"高—高"型区域关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低—高"型区域重点在体制机制创新、"低—低"型区域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高—低"型区域关注城镇化的社会、生态效应以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6
页数:1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