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的中国命运——司法判例和法律文化的分析

被引:21
作者
张礼洪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隐私权; 司法判例; 传统文化; 伦理正义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实际运行的法律比书面规定的法律更为重要。隐私权为中国司法判例创设的一项民事权利。我国隐私权侵权归责学说不尽合理,为加强隐私权保护,应当采取事实自证规则,只要存在侵犯隐私权行为即可,无需要求证明隐私权侵犯的后果,应采用过错推定原则。当今中国隐私权的保护深受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国家利益至上,社会利益至上"的伦理正义观严重侵蚀了隐私权的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三元化之思考——对《侵权责任法》的解读 [J].
沈幼伦 .
法学, 2010, (05) :86-91
[2]   言论表述和新闻出版自由与隐私权保护 [J].
张新宝 .
法学研究, 1996, (06) :32-45
[3]   《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 [J].
苏力 .
法学研究, 1996, (03) :65-79
[4]  
隐私的本质与隐私权的概念[J]. 梁慧星,廖新仲.人民司法. 2003 (04)
[5]  
人格权法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姚辉, 2011
[6]  
侵权责任法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利明, 2010
[7]  
侵权责任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新宝, 2010
[8]  
侵权责任法[M]. 法律出版社 , 杨立新, 2010
[9]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 群众出版社 , 张新宝著, 2004
[10]  
人格权法新论[M]. 吉林人民出版社 , 王利明 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