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演进分析

被引:18
作者
杨梅焕
曹明明
雷敏
机构
[1]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关键词
协调度; 动态协调度; 经济发展; 资源环境;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09.03.017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简要论述协调度、协调度模型及动态协调度的基础上,给出了协调度的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方式。并对陕西省1993—2005年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动态协调度进行计算,陕西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度从1993年的0.269增长为2005年的0.815,从1993—1995年失调衰退阶段Ⅲ经历了1996—2001年过度发展阶段II并最终达到了2002—2005年协调发展阶段I;动态协调度由1993年的0.146增长为2005年的0.531,呈持续稳步上升的态势,说明两系统动态协调度较好,趋于协调发展的轨迹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2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分析 [J].
吴文恒 ;
牛叔文 ;
郭晓东 ;
常慧丽 ;
李钢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6) :853-861
[2]   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及其应用 [J].
樊华 ;
陶学禹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6, (04) :515-520
[3]   深圳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演进分析 [J].
杨春妍 ;
曾辉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4) :84-89
[4]   山东省各市经济环境协调度分析 [J].
尹海伟 ;
孔繁花 .
人文地理, 2005, (02) :30-33+100
[5]   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 [J].
张晓东 ;
池天河 .
地理研究, 2001, (04) :506-515
[6]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廖重斌 .
热带地理, 1999, (02) :76-82
[7]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演变轨迹 [J].
吴殿廷 ;
葛岳静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6, (03) :30-35
[8]   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及其指标体系 [J].
吴跃明 ;
郎东锋 ;
张子珩 ;
张翼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6, (02) :51-54
[9]   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 [J].
杨士弘 .
地理科学, 1994, (02) :136-14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