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担保法律规则的价值冲突与司法考量

被引:84
作者
罗培新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公司担保; 赋权性与强制性; 多元法益; 价值冲突; 司法理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91.91 [企业法、公司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部门,对于2005年《公司法》中的公司担保规则的理解,均远未达成一致。各方争议的焦点集中于该法第16条第1款的属性、公司的内部行为(公司章程和内部机构决议)是否具有外部效力、能否构成诉讼中的请求权基础等。对于近年来公司担保案件的实证分析表明,法院倾向于判定违背公司章程的担保有效,即便少数案件判处担保无效,担保人也要承担债务清偿责任。这种偏重交易效率、追求司法便利的价值观,强化了市场主体的滥权和机会主义心理,忽视了股东、雇员、其他债权人等多元法益的保护。分析表明,第16条第1款应当为赋权性与强制性相结合的条款,一旦公司担保程序由公司内部要求提升为法律规定,即具有推定公知的属性,担保权人须承担合理的审查义务,否则应承担不利之后果。公司担保属于处分公司资产的行为,法院须本着审慎保守之立场,方能倒逼担保权人细为审查公司章程和相关决议。一方面可以减少争端、降低讼累,另一方面则可渐次形成诚实守信与醇厚善良的商业文化,久而久之将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增进社会福祉。
引用
收藏
页码:1232 / 124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2]  
公司法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叶林, 2008
[3]  
现代公司法[M]. 法律出版社 , 刘俊海, 2008
[4]  
商法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赵旭东, 2007
[5]  
公司章程自由及其法律限制[M]. 法律出版社 , 董慧凝, 2007
[6]  
企业与公司法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甘培忠著, 2006
[7]  
最新日本公司法[M]. 法律出版社 , 王保树主编, 2006
[8]  
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M]. 法律出版社 , 刘俊海, 2006
[9]  
中国公司法原理[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保树, 2006
[10]  
公司法的经济结构[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弗兰克·伊斯特布鲁克(FrankH.Easterbrook),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