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诉讼模式研究

被引:12
作者
廖斌
郭云忠
机构
[1]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四川绵阳,北京
关键词
群体诉讼; 模式; 经济分析; 转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5.1 [诉讼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群体诉讼的目的可分为两类:保护个人利益和保护社会利益;群体诉讼也据此分为两种模式:私益型群体诉讼和公益型群体诉讼。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公益型群体诉讼,而我国代表人诉讼仍停留在私益型群体诉讼。与美国集团诉讼相比,我国代表人诉讼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契约成本、控制成本、信息成本等交易成本过高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并且在制度运行上缺乏利益激励机制。因此,为保护我国广大消费者利益,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完善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群体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比较研究 [J].
肖建华 .
比较法研究, 1999, (02) :227-244
[2]   关于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J].
刘磊 .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7, (01) :75-78
[3]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与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 [J].
庄淑珍,董天夫 .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6, (02) :77-82
[4]  
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M].(意)莫诺·卡佩莱蒂(MauroCappelletti)编;刘俊祥主译;.法律出版社.2000,
[5]  
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证据规则.[M].白绿铉;卞建林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6]  
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M].宋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7]  
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M].(美)杰弗里·C.哈泽德(G.C.Hazard);(美)米歇尔·塔鲁伊(M.Taroffo)著;张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8]  
法律的经济分析.[M].(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9]  
衡平法初论.[M].沈达明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10]  
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