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PSIR概念框架的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新思路

被引:42
作者
韦杰 [1 ]
贺秀斌 [1 ]
汪涌 [2 ]
花利忠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资源环境与地理学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水土保持效益; 区域; DPSIR概念框架; 指标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定量评价区域水土保持效益并得到综合质量指数,便于区域水土保持效益的纵向或横向比较,进而为水土保持技术的提升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决策服务。DPSIR(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概念框架有助于全面分析水土保持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有助于理解水土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各因素的作用过程以及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介绍DPSIR概念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主导原则,初步提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DPSIR框架,进而提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从基础数据到综合指数集成的新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6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的土壤侵蚀退耦指标体系 [J].
贺秀斌 ;
文安邦 ;
张信宝 ;
朱波 .
土壤学报, 2005, (05) :150-154
[2]  
水土保持效益类型划分与形成机理研究[J] 陈智汉 人民黄河 2004, 11
[3]   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宏观分析 [J].
于伯华 ;
吕昌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5) :70-74
[4]   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J].
王宏兴 ;
王晓 ;
杨秀英 ;
黄晓琴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3, (04) :43-45
[5]   流域治理效益的环境经济学分析方法 [J].
李忠魁 ;
宋如华 ;
杨茂瑞 ;
白秀萍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3, (03) :56-62
[6]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概念框架研究 [J].
左伟 ;
周慧珍 ;
王桥 .
土壤, 2003, (01) :2-7
[7]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J].
康玲玲 ;
王云璋 ;
王霞 .
土壤与环境, 2002, (03) :274-278
[8]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与预测系统的研究 [J].
舒乔生 ;
丁福俊 ;
高鹏 .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0, (03) :25-27
[9]   水土保持林效益评价研究综述 [J].
沈慧 ;
姜凤岐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4) :109-113
[10]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J].
杨伟光 ;
付怡 .
环境保护, 1999, (02)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