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区秋季大气PM中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分析

被引:30
作者
吕文英 [1 ,2 ]
徐海娟 [1 ]
王新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细粒子(PM2.5); 水溶性组份; 硫酸盐; 硝酸盐; 二次气溶胶; 粒子酸性; 广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分别在广州市中心城区高楼顶(距地50m)和交通干线路边(距地1.2m),于2006年秋季连续一周采集了大气PM2.5样品,对比分析了SO42-、NO3-、Cl-、F-、Na+、NH4+、Ca2+、K+、Mg2+等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含量。结果表明,楼顶相对充分混合大气中PM2.5的质量浓度范围59.5~129.5μg/m3,均值为83.7μg/m3;交通干线路边大气PM2.5的质量浓度范围为108.4~132.2μg/m3,均值为121.1μg/m3。9种离子总浓度平均达到50.9(楼顶)和44.1(路边)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60.8%(楼顶)和36.4%(路边)。SO42-和NO3-为水溶性无机离子主要组成,其占PM2.5质量浓度的比例均是楼顶高于路边,显示二次气溶胶对楼顶充分混合大气中PM2.5有较大贡献,而路边样品中一次来源贡献相对较大。计算表明采样期间海盐对广州大气PM2.5中的水溶性组分贡献较小。NH4+当量浓度远小于SO42-和NO3-的当量浓度,中和度远<1,反映PM2.5酸性较强,且楼项PM2.5粒子酸性高于路边样品。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天津城区秋季PM2.5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J].
孙玫玲 ;
穆怀斌 ;
吴丹朱 ;
姚青 ;
刘德义 .
气象, 2008, (10) :60-66
[2]   广州市秋季PM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与化学形态分析 [J].
冯茜丹 ;
党志 ;
黄伟林 .
环境科学, 2008, (03) :569-575
[3]   北京秋季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的垂直分布 [J].
徐宏辉 ;
王跃思 ;
温天雪 ;
孙扬 ;
吉东生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01) :2-6
[4]   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 [J].
吴兑 ;
邓雪娇 ;
毕雪岩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1) :1-6
[5]   广州市大气细粒子的化学组成与来源 [J].
陈灿云 ;
梁高亮 ;
王歆华 .
中国环境监测, 2006, (05) :61-64
[6]   广州灰霾期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粒径的分布 [J].
段菁春 ;
毕新慧 ;
谭吉华 ;
盛国英 ;
傅家谟 .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01) :6-10
[7]   北京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中水溶性阴离子的组成及特征附视频 [J].
宋燕 ;
徐殿斗 ;
柴之芳 .
分析试验室, 2006, (02) :80-85
[8]   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心血管内皮细胞NOS的影响 [J].
张蕴晖 ;
丁佳玮 ;
曹慎 ;
阚海东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1) :142-145
[9]   广州市街道环境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J].
李龙凤 ;
王新明 ;
赵利容 ;
何秋生 ;
盛国英 ;
傅家谟 .
地球与环境, 2005, (02) :57-60
[10]   广州市大气中颗粒态多环芳烃(PAHs)的主要污染源 [J].
李军 ;
张干 ;
祁士华 ;
刘国卿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4) :66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