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碳标签体系的特征比较及其评价

被引:10
作者
张南
王震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碳标签; 碳排放量; 国际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碳标签是产品或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表现形式,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标签体系的差异性,给国际供应链上碳排放量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通过对不同碳标签的发起及推动组织的性质、计算标准及数据库、认证方式、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征进行梳理,定性与定量地评价了这些标签的整体国际化潜力。结果表明:67%的国家内的碳标签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计算标准,为相互比较提供一定的基准性;但是,使用同一种标准的碳标签数量只占35%,其可比性较差;从数据库角度,11%的数据库完全不公开,损害了这些标签的透明性;但同时,50%的标签声明要进行认证,反映了其具备一定的可靠性;从使用角度,30%的碳标签不显示碳排放量的量化结果,说明部分标签的表达性不足。现有各国碳标签体系的整体国际化潜力仍有一定发展空间,建立各国家及地区之间的通用国际化碳标签的需求仍然迫切,这为中国发展国际化碳标签体系带来一定机遇。
引用
收藏
页码:392 / 396+423 +4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国内外产品碳足迹评价与碳标签体系的发展 [J].
黄文秀 .
日用电器, 2012, (04) :25-28
[2]   碳标签及发展现状 [J].
裘晓东 .
节能与环保, 2011, (09) :54-58
[3]   低碳生活的新工具——碳标签 [J].
郭莉 ;
崔强 ;
陆敏 .
生态经济, 2011, (07) :84-86+94
[4]   中国建立碳标签体系的经验借鉴与展望 [J].
胡莹菲 ;
王润 ;
余运俊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 (03) :16-19
[5]   国际贸易中的碳标签 [J].
吴洁 ;
蒋琪 .
国际经济合作, 2009, (07) :82-85
[6]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carbon labelling for construction materials – A review[J] . Peng Wu,Bo Xia,Josua Pienaar,Xianbo Zhao.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 2014
[7]  
Finnish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carbon footprints and carbon labelling of food products[J] . Hanna Hartikainen,Taneli Roininen,Juha-Matti Katajajuuri,Hannele Pulkkinen.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2013
[8]  
The potential role of carbon labeling in a green economy[J] . Mark A. Cohen,Michael P. Vandenbergh.Energy Economics . 2012
[9]  
Transport and CO 2 :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the European Commercial Transport Industry[J] . Lisann Krautzberger,Heike Wetzel.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 2012 (3)
[10]  
Prospects of carbon labelling – a life cycle point of view[J] . M.Q.B. Tan,R.B.H. Tan,H.H. Khoo.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