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山东省二代玉米螟发生程度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8
作者
杨波
刘勇
牟少敏
温孚江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业大数据; 玉米螟; 监测预警; 气象因子; 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32 [玉米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大数据技术重塑了周围的世界.农业大数据是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数据理念、技术和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依靠多年农作物害虫发生的数据积累,使数据转化为监测预警的行动是大数据思想和理念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山东省2003~2013年的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风速等气象资料的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预测6月下旬,7月上旬、中旬、下旬和8月上旬玉米螟的发生程度,建立了玉米螟动态气候预测模型.经检验,玉米螟的发生与当地的气象条件有直接的关系,6月下旬,7月上旬、下旬和8月上旬模型拟合的准确率分别为91%,77%,69%和68%.短期预测准确率高于以往同类预测.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利用主要气象因子对二代玉米螟预测预报研究.[D].陈斌.山东农业大学.2007, 01
[2]   A physiologically based approach for degree-day calculation in pest phenology models: the case of the European Corn Borer (Ostrinia nubilalis Hbn.) in Northern Italy [J].
Maiorano, Andrea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2012, 56 (04) :653-659
[3]   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研究与应用展望 [J].
孙忠富 ;
杜克明 ;
郑飞翔 ;
尹首一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 15 (06) :63-71
[4]   大数据的发展及应用 [J].
倪光南 .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3, (09) :6-9
[5]   网络大数据:现状与展望 [J].
王元卓 ;
靳小龙 ;
程学旗 .
计算机学报, 2013, 36 (06) :1125-1138
[6]   甘肃临夏高寒地区春玉米螟动态气候预测模型 [J].
孙玉莲 .
生物灾害科学, 2012, (03) :337-341
[7]   吉林通化地区玉米螟发生程度气象等级预测预报模型的建立 [J].
高迎娟 ;
齐金 ;
徐丽萍 .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1) :211-215
[8]   稻纵卷叶螟发生期及发生程度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J].
金曙光 ;
杨茂发 ;
金道超 ;
杨洪 ;
温冬梅 ;
朱涛 .
贵州农业科学, 2012, (03) :115-118
[9]   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 [J].
孙忠富 ;
杜克明 ;
尹首一 .
农业网络信息, 2010, (05) :5-8+21
[10]   橘小实蝇发生期及发生量预测模型研究 [J].
李鸿筠 ;
刘浩强 ;
姚廷山 ;
胡军华 ;
冉春 ;
雷慧德 ;
黄良炉 ;
张萍 .
果树学报, 2010, 27 (02) :275-280